
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的黨組成員、副主席秦維強做客大眾網
大眾網濟南訊6月6日,山東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秦維強做客大眾網《聚焦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系列訪談欄目,與網友共話山東省科協在助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工作思路和重點舉措。秦維強解讀山東省科協新舊動能轉換工作
務實擔當 努力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展現科協新作為
在今年的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劉家義書記深刻闡明了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總的要求、重大意義,對把握重大機遇、發展產業集群、著力深化改革、創新領導方式作了系統部署,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運用工程化方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十九大精神的創造性舉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科協是黨領導下的科技工作者組織,對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秦維強告訴記者,山東省科協首先要履行好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的職責,向科技要規律,向科技要生產力。
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有其自身的基本規律。總結科學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一句是“等閑識得東風面”,這個東風是科教興國之風、是科學普及之風、是學用科學之風,是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一句是“為有源頭活水來”。中國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里奮起直追,一步并作三步走地消化了世界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基本建立了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經濟體系,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到來之際,世界1800項主要技術中,我國已有30%領跑或并跑,幾乎所有領域基本消除了技術代差。一句是“朵朵花開淡墨痕”,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每一項重大成果,背后都蘊含著科學進步和技術創新的深刻烙印。但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由于東西方語言概念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借鑒西方經驗的市場理論沒有經過系統的中國化、本土化、大眾化改造,理論與實踐存在脫節問題,人們對經濟高速增長背后的科技迭代和要素變革認識不足,錯過了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良好機遇,導致了一系列的經濟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矛盾。新舊動能轉換是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的有效方法,主要措施是“四新”促四化,就是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智慧產業化、產業智慧化、品牌高端化和跨界融合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主要體現為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科協要履行好科技工作者組織的職責,團結帶領科技工作者跟黨走,爭做新時代先鋒,為各級黨委政府決策提供科學智慧和科學方案。
其次,省科協要履行好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的職責,培育新動能,供給原動力。為深入貫徹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大力發展十強產業、健全完善三大支撐體系的安排部署。科協要圍繞這個戰略導向和目標引導,強化科技創新體系能力,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銳力量,加快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使我省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創造更多競爭優勢,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
同時,還要履行好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職責,再造工作流程,重構組織體系。隨著新技術革命迅猛發展,科技創新呈現出多點突破、多元深度融合、范式急劇變化、顛覆性滲透擴散等特征,日益呈現出高度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新技術還可能帶來一些對社會、就業、倫理等方面的影響。這對人類本身來講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對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工作者環境、科技工作體制等都提出了新的問題和挑戰。各級科協組織要適應科技創新流程再造的需要,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組織方式,創新服務方法,******限度地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培育好山東的人才資源優勢。
再就是要履行好為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服務的職責,提高人力資源素質,夯實要素變革基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歸根結底是全要素生產率變革。改革開放40年來,生產力要素變化非常大。山東省完成了從傳統農業大省到制造業大省的轉變,勞動力要素也從以農民、農民工為主向以高技能、高層次人才為主轉變。科學普及對提升人力資源素質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加強基層科協組織建設,推進社會化大科普工作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必備基礎。
多舉并措 以智庫、學術、科普助推新舊動能轉換
談及山東省科協在助力新舊動能轉換方面的工作時,秦維強介紹說,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省科協將充分發揮人才匯聚的優勢。
搭建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各領域交流合作。省科協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聚焦前沿大學科交叉融合,引導學會搭建多樣化學術交流服務平臺,以一流學術助推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打造泰山科技論壇,目前已舉辦120余場,在論壇上進行學術交流的院士專家、企業家達到近千名。受眾150余萬人。在凝聚各行業、各領域人才促進思想碰撞,搭建科研成果轉化平臺,解決企業新舊動能轉化中的實際問題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建立健全智庫高端人才團隊,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智力支撐。省科協圍繞加強智庫工作,新成立創新戰略研究院。組建了28個智庫高端人才團隊,圍繞我省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問題,組織開展28項調研課題、12項智慧沙龍項目,形成70多篇高質量決策咨詢報告,多篇建議獲得省領導8次重要批示。目前,省智庫高端人才首批遴選專家達到180名。同時,柔性引進決策咨詢經驗豐富的退休或離職黨政領導干部、企業高管、戰略科學家及基層一線專業人才,作為智庫研究重要支持力量。加強人才培養與服務,打造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新型高端科技智庫人才體系。
做好人才服務工作,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活力。依照黨政所賦、發展所需、破難所系、民意所向、創新所依的研究定位,省科協針對不同層面制定了人才服務措施。面向省級決策層,利用《科技工作者建議》《院士建議直通車》等渠道,將院士專家的建議及時傳達到省級領導的案桌上;面向市縣決策層,創辦《創新戰略研究》內刊,提供科技創新決策參考,助推市縣高質量發展;面向社會大眾,與主流媒體合作,推出“科技前沿動態”“新動能科技視線”“高端人才在線”等專題專欄,形成系列主題品牌。定期組織智庫高端人才專題論壇、縣域經濟縣長峰會、企業家峰會等活動,搭建社會化智庫活動平臺,服務全省戰略需要。
打造高層次人才集聚高地。做好“兩院”院士候選人推選服務工作,完善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推薦機制。目前,新增院士專家工作站18家,簽約11個院士團隊,全省院士專家工作站達到117家。建立高層次科技人才庫,開展“一人一策”個性化精準服務。以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高端學術活動為依托,密切與住魯院士、山東籍院士和外省院士的聯系。
新“五大計劃”力創科協工作新局面 為服務新舊動能轉換提質增效
據了解,今年以來,在全面開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山東省科協圍繞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啟動實施了新“五大計劃”,扎實推進人才、智庫、學術、科普工作創新,突出重點、培育品牌、提質增效,努力開創科協工作新局面,為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貢獻。訪談中,秦維強對新“五大計劃”進行了詳細解讀。
實施思想政治引領計劃,密切聯系服務科技工作者。統籌兩院院士候選人推選服務工作,實施“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成立省青年科學家協會,舉辦青年科學家論壇,提高人才精準服務能力。改進青年科技獎、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爭取設立優秀科技工作者創新爭先獎,完善人才表彰體系。辦好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廣泛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大力宣傳優秀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優化人才成長和發展環境。實施“海智計劃”,參與“齊魯之約”等活動,加大海外引才引智力度。及時調查掌握科技界動態,維護科技工作者合法權益。
實施創新驅動助力計劃,服務新舊動能轉換。突出科協優勢,制定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工作方案,推動建立服務“十強產業”的學會群。鼓勵學會承辦全國乃至世界性學術會議,提升泰山科技論壇、省科協年會影響力,打造高質量學術交流品牌。繼續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編制《山東省重點產業人才報告》,加強技術和人才服務,強化科技信息推廣應用,開展“創客之家”培育認定和科技類第三方評估,搭建科技經濟深度融合平臺。建立學會動態管理機制,吸納新興學會、整改落后學會、淘汰“休眠”學會,重構學會方陣。
實施科普素質提升計劃,提升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履行好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深入推進科普社會化。加快省科技館新館建設,同步推進市縣兩級科技館建設,繼續做好科技館免費開放工作,構建全省科普志愿服務體系,不斷壯大科普人才隊伍。開展好全國科普日活動,組織好系列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將科技夢植入青少年的心中,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時代在號召,科協在行動。省科協將團結帶領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為新進動能轉換提供智力支撐和服務保障,努力開創山東科協事業新局面,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實施科學決策服務計劃,為黨委政府貢獻智慧。依托省創新戰略研究院,加快籌建省創新戰略聯盟和創新戰略研究會,打造“小中心、大外圍”的科技創新智庫體系。遴選第二批智庫高端人才,建設300人以上的智庫高端人才隊伍。努力辦好《科技工作者建議》和《院士建議直通車》,創辦《創新戰略研究》內刊。舉辦智庫高端人才專題論壇,聚焦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組織跨學科、跨領域、跨產業研究,形成具有前瞻性高質量的智庫成果,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
實施改革創新提能計劃,激發科協組織活力。著力推動市縣科協和省級學會改革,樹立科協工作品牌,引導整體工作提升。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智慧科協”建設,構建科協工作新平臺,打造網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形成內部智能辦公、外部協同高效的網上工作新模式,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服務科技工作者。